突如其来的疫情,带来了不安和冲击,却给城市和我们创造出不同的机遇。就如Think City城市力学部经理颜祎纴所言:疫情,是一个机会,也犹如一场大型的社会性实验。
“疫情时候,我们看到没有旅客的话,对我们有什么影响。这给了吉隆坡的商家去重新探讨:本身该如何加强韧性(resilience)?”
“如果我们完全依赖外来的旅客,而忽略的在地经济发展,最终这个城市会失去韧性。城市需要有足够的韧性,以应对未来的任何冲击,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。”
他的看法,城市力学部总监林坚毅亦表示认同,因为这就是商家可以重新思考的时机。
他指出,要朝着创造文创区的方向发展,将需要多方的努力,例如着手翻新老店屋时也重新探究其中的价值,然后不妨与历史、文化和创意融合,加入关联性的元素。
一个城市的发展,需要融合不同的元素。从公共设施、交通、建筑,到人流、商业、社区活动,环环相扣且缺一不可。
吉隆坡去中心化(decentralisation),发生于过去30至40年间,即吉隆坡市中心的主要经济功能与人口逐渐迁移。
政府机构转移到布城、交通枢纽和金融机构迁至吉隆坡中环车站、人民搬迁到市中心外的地区居住等,促使城市的甜甜圈效应(Donut Effect)在这都市中心不断发酵。
可是,吉隆坡依然是个富有传统特色和文化遗产的都市。
“这也是为何我们的吉隆坡市中心(Downtown KL)很重要。”
身在吉隆坡High Street Studio的Think City办公室内,林坚毅继续细说着吉隆坡的独特之处,还有那些被遗忘的文化遗产。
林坚毅
保留特色注入新元素 活化老建筑关键所在
坐落在吉隆坡市中心的老店屋,是其中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元素。以它们的建筑风格而言,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甚至可追溯至1880年代。此外,截至2019年的统计,吉隆坡市中心的历史性建筑有48%属于传统店屋,且大部分的保存状态仍处于合理水平。
林坚毅目前身处的High Street Studio,就是一个范例。
他透露,由传统店屋打造成背包客栈,但疫情发生的两年间难以持续经营,而业主把5间店屋的上层改为了办公室,并在楼下划分出适合当作文创工作坊或办活动的小型空间,还有部分店面则为咖啡厅。
他解释,通过活化老建筑(adaptive reuse)维护老建筑的特色,以及注入适当的内容,在城市复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“就如这排店屋。如果没有保留店面,而你只是从里面看,会觉得这里充满文青风格。可是,以前这里不是这样。当年的老店屋,是上层住人、下层做生意。”
“如果我们没有去颂扬与赏析那些传统的元素,数个年代后的人看到(High Street Studio)只会觉得:原来老屋是这样的。”
他点出,这类型的项目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,以协助催化内容的变化,如High Street Studio就带动了敦李孝式路(Jalan Tun H.S.Lee)的改变。这里有越来越多咖啡厅进驻,搭配上多条经过提升的后行(Laneway),包括Lorong Bandar 11,重新给这一部分的吉隆坡注入了一些活力。
吉隆坡市中心后行提升计划是Think City与吉隆坡市政厅推动的其中一项倡议。(Think City提供)
另一个保留不少老店屋的地点是茨厂街。林坚毅表示,当地的居民、商家有些搬离,但近期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店屋翻新。
“凤凰饼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因为它一方面还保存着制作饼干的传统方法,另一方面它也在老建筑进行翻修,通过结合新旧的元素吸引到大家重新回去购买。”
始于槟城 文创区带动发展
自2009年起,Think City不断推动国内主要城市的发展与更新,从槟城开始,再逐步延伸到吉隆坡、柔佛及东马,为不同的地方重新注入了活力。
在2014推动Think City KL项目时,他们的团队开始了解吉隆坡市中心面对的问题,再进一步探讨出我国首都老城区的最佳发展方向——文创。
通过旅游、艺术及文化部、吉隆坡市政厅、国家文物局与Think City携手合作,发展吉隆坡文化与创意区(KLCCD),带动吉隆坡市中心成为综合创意、文化与数字领域的创意经济体之际,也迈向吉隆坡市政厅的2040年“人们的吉隆坡”(City For All)愿景。
然而,这项于2019年公布了总体规划的项目,并未幸免于疫情的影响力。林坚毅透露,除了流失了一些动力,还要面对不同状况下出现的挑战;同时也不否认日后或有需要调整企划。
他坦承,疫情的确拖慢了一些项目的步调,却也在不同领域创造了不少机会,如一些商业活动的进驻。
此外,Think City也有一些拨款,包括“吉隆坡市中心补助金计划”(The Downtown Kuala Lumpur Grants Programme)供申请,无疑带动了这座城市的内容创造。
“每个危机,都是一个机会。就看我们要如何善用了。”
多方面着手 隆市中心打造KLCCD
那……要进一步推动此时的吉隆坡,我们还能从何着手呢?
林坚毅指出,提升公共空间是其中一个重点,同时也应该在城市再生的项目中拉进B40一群,尤其是这些公共空间对相关社群而言相当重要,是属于康乐、活动的空间。
“最后一个是标志性建筑,包括苏丹阿都沙末大厦(Bangunan Sultan Abdul Samad)、火车站。这些项目需要高层次的策略,以便在再发展的时候不会破坏或流失文化与历史价值。这些极具意义的建筑,需要维持原样,并确保其中有部分内容依然与我们相关、让公众接触到。”
“这些元素需要结合在一起,以在吉隆坡市中心打造出KLCCD。”
颜祎纴
颜祎纴也进一步解释,吉隆坡市中心里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都有耸立在此的意义,如国父喊出独立之声的默迪卡体育场(Stadium Merdeka)、国家清真寺靠近市区,就是旨在贴近人民、能够与全民共享。
“包容性,对于一个城市很重要。”
对文化历史的淡忘
听闻颜祎纴提及默迪卡体育场,林坚毅亦不禁感叹,不少年轻一代现已不了解独立发生的那一刻,其实是在默迪卡体育场,而非经常有国庆日游行的独立广场(Dataran Merdeka)。
“对历史的认知很重要……如果国家开始的地方、国族建构的起点,都被我们自己马来西亚人忽略,那怎样说爱国呢?如果我们自己不积极去采取行动和自主,就不应该指称他人占据了这个地方。”
他表示,因为吉隆坡市中心呈现空心的状态,所以让其他人事物有机可乘,造成大家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,只能看到当下,而忘记了它以往所具有的重要性。
多种元素成就一国之都
除了去中心化的状况,吉隆坡市中心还有面对各种相互关联的问题,如年久失修、交通阻塞与污染、房屋多元、公共空间未充分利用、街友、公共保健欠佳等,让这个拥有超过800万人口的都市之发展潜能深受限制。
不过,各机构包括吉隆坡市政厅,近年也在吉隆坡市区推动多项发展,其中有吉隆坡生命之河(River of Life)、“遗产步行道”(Jejak Warisan);公共交通如轻快铁、捷运和电动火车;以及私人领域的投资,如默迪卡118摩天大楼(Merdeka 118)、富都区、茨厂街区等。
林坚毅强调,作为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再生(urban regeneration)计划,吉隆坡市中心打造成KLCCD会是最佳选择,因为我们需要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的经济。
“创意,是来自哪里?它是来自文化与传统,因为你的想法与概念会需要有发展的基础。那……什么地方会比较适合(打造成KLCCD)呢?就是在这里,从中找回这些传统文化、历史来发展创意与创新。因此,这个核心很重要。”
同时,内容维护(content curation)、培养和加强创意与文化生态、强化社区韧性等,都是需要关注的一环。
疫情,只是其中一个插曲,并无阻KLCCD的成形。以吉隆坡市中心现已具备的元素,他相信KLCCD会逐渐踏上正途,可望10年后,让大家见证这个文创区的完整体。
原本只是一个小镇的吉隆坡,是在所有重要元素的结合下,成为了一个国家的首都,象征着我们的发展、进化与进步。无论是哪一个部分,我们都能从中发掘出一段与我们国家成形、迈向繁荣之路相关的小故事。
Recent Posts